星期一, 12月 31, 2007

回去的時候


12/31 年關將盡, 氣溫 10 度, 外加濃濃的濕氣與北風, 這幾天台北, 除了讓我感覺了冷, 內心似乎也起了另外的化學作用

血液中漢人的族性, 或許是始作俑者, 時間到了這時候, 濃濃想返回原鄉的慾望, 很自然的
在腦中激盪起來, 想探望族老, 也想回去緬懷漸漸不再的人事物, 尤其我出生所住豬寮
改裝的老宅, 前些時傾圮為塵泥, 老父凋零的身形, 已被歲月逼入困境; 是該啟程了, 這三百多
里路

這化學作用, 把年關將盡化為年關將近, 承繼自飄渺, 行而下卻驅動著真實生活安排, 四氣
變化在這時, 以西曆算計只單純是冷冬逼近, 漢歷卻輕啟感動, 再過幾天, 是回去時候了

細思索, 血液深層處這四氣, 是12進制的年輪累進, 習俗的作息與漢曆相依; 這時, 我回
想上星期不小心注意到農民歷上寫著 "冬至", 詢問母親, 母親也注意到了, 母親生理時鐘
正敲打著該做作湯圓湯的時候鬧鐘, 母親正依著這軌跡準備著相應飲食與祭祀..

眼前, 思鄉乍起困著我進一步推敲孰因孰果, 百般抗拒他鄉變故鄉, 是回去的時候了

台灣農夫 的紀錄





今天在討論區與林宗宏老師對話, 關於我的 "台灣農夫" 攝影題材, 獲得林老師鼓勵

我理解到無米樂紀錄片, 以動態的攝影畫面把一個微觀的小故事, 劇情化的剪接放大, 使
觀賞的人得到感動, 對於這種正處於消失台灣農家文化與弱勢現象, 據說作者導演們窮其
所有完成紀錄

相比之下, 我自己只能說興之所至, 點滴紀錄, 精神層面上距離無米樂實有千里之遙, 只望,
若干年後, 人們可以藉由我紀錄的這些畫面, 緬懷 21 世紀初的台灣消失中的農家畫面

拍攝這些畫面, 多半不是偷拍, 我多半都有跟這些農夫對話, 多半這些老農也是寂寞的, 我
這陌生人只要輕敲話題,他們就會打開話挾子, 放下農事說個不停, 然後, 我就順便拿起
腰間的DV, 紀錄下靜態攝影畫面所永遠無法紀錄的訊息, 偷拍的是這部份, 這部份就像是
尚未剪接的真實版本的無米樂, 其中也有講著講著就在我面前哭了西哩嘩啦, 真是感慨

星期三, 12月 26, 2007

聖誕老公公 Dear Santa Claus


2007 年底, 清晨, 我最早起床, 走到客廳李, 大聲的喊著, 這聖誕樹下怎會有禮物呢,
大兒子聽到聲音率先起床, 他興奮的呼喊著, 是聖誕老公公給我們的禮物, 他接著
跑去把小兒子也叫醒, 很快小兒子也一起歡呼, 聖誕老公公來我們家裏了 .... 久久不已 ..

這一天, 八歲的大兒子堅信, 世界有聖誕老公公

星期六, 12月 22, 2007

2007 背影




一轉眼, 2007 年就要過去了, 剩下幾天, 彷彿可以珍惜抓住尾巴, 趕緊多拍幾張,怕甚麼也沒抓住, 幸好留下背影

星期一, 11月 26, 2007

窗外之聲初於

一早接獲 Roger 傳言 "雖目前已至冬令 但今天候時令已亂
「米塔」及「哈吉貝」颱風於已形成雙颱效應 窗外之聲初於
淅瀝以蕭颯..."

的確, 窗外水滴聲不絕, 宜於思想, 記一天伊始

科學與文學 結論在天馬行空

想到科學與文學藝術, 兩者應該有著水與火般的距離, 彷彿親近卻
是彼此在常態絕緣; 科學與文學應該都可以憑空而起, 但是科學一定需
要有連結過去與將來的邏輯, 文學可以只參有將來或是過去的成分
,結論在天馬行空, 如是我思 2007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兒子們獨立的第一個夜晚

07年11/4週日這天, 孩子們終於睡在自己的房間, 各自有了自己的床, 兩個男孩興奮吵鬧接近午夜
才入睡, 然後我疲累的回到臥房, 想就這樣結束這一夜, 床上終於恢復剛結婚時候的大小,
我突然有若有所失般的若有所得; 老婆這時踫出來一句話 "都睡了嗎", "嗯, 他們好高興",
昏沉告別也迎接這個家庭的新階段

八歲的JJ 中午和我一起午睡, 原本工作室放一個組合式木製床, 睡在上下舖的下層,
父子倆把這一個小空間描述成為"小木屋", 我無意識的搭起了話題, 問JJ以後想睡小木屋
的上層還是下層呀, 他回說 "下層" ....; 這一個週日午後的短短夢裡顯然起了很多的
化學作用, 因為到了晚上, JJ 問說 "拔拔, 這個床以後真的是我的嗎" ..

大丈夫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心裡才正盤算何時與如何兌現支票 , 就在這時候, 六歲的 Shaun
也插入一腳, "拔拔, 我想樓上, 今晚可以嗎"? 這張支票彷彿一瞬間被嘎入銀行, 於是呼,
雖然已經夜晚八點多, 緊湊的佈置與搬移伴隨著歡樂聲逐漸完成了

屬於兒子們自己的 "秘密基地" 就在這晚草創, 下層大兒子佈置構想的出發點, 主攻能具備
防禦敵人攻擊, 用了很多時間忙著帷幕的偽裝; 樓上小兒子的風格, 似有閣樓的造型也有
帳篷的野趣, 跟外界有些隔離又可以彈性的窺視外界

兒子們獨立的第一個夜晚, 在我軟硬兼施的對待下, 不情不願的心情下, 滿足的進入夢鄉

睡夢中的三個男人, 在劃清各自的地盤後, 相安無睡的入睡了, 但是另外兩個女人卻撤夜
難眠; 深夜裡, 老婆頻繁巡視兒子們的秘密基地, 就怕上層的 Shuan 從夢裡跌回人間,
一直到凌晨四點換阿嬤輪班繼續顧盼操心, 這樣輪流守著兒子孫子們獨立的第一個夜晚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腳踏車上的經典幸福

2007, 台北城, 撞見老夫老妻, 我緊急的掏出
相機, 想抓住這樣難得一見的骨董腳踏車, 車上
老夫載著老婦, 時光彷凝結數十年, 古早的人事,
彷彿永恆的溫馨接送情

星期五, 7月 27, 2007

全食


中午時刻, 來了一盤口試午餐, 裡面有葡萄, 葡萄的皮與肉一起下肚, 滋味滿好, 葡萄子嚼起來, 摳摳作想, 一起吞下去也滿有趣, 有營養

喜歡這樣全食的簡單, 這時我想起蝦仔, 我喜歡連殼一起吃蝦仔, 尤其是溪蝦, 簡單的把頭咬掉, 剩下的全下肚, 不沾手, 美妙極了

星期五, 7月 20, 2007

當愛苗滋長 -- 愛情的張力

從光影捕捉與色彩構成的基本面來看, 這張作品並沒有突出, 算是很平庸之作, 加分的地方是具備故事性的張力, 故事性 -- 也許是攝影藝術的核心價值, 他與其他視覺藝術的最深刻差異 -- 就是歷史的真實鋪陳, 一張圖說明千言萬語的性質與企圖!

此外, 這作品畫面構成的單純無暇, 幾乎沒有干擾視覺的雜物出現在畫面中的前景或背景, 至於背景漫波的綠草, 千絲萬縷的線條, 對於浪漫的愛情張
力的襯托, 起了額外加分作用

最後一點, 也是歐吉桑認為最不值得討論的地方 -- 構圖, 所有攝影人都應該具備像畫家一樣的構圖直覺, 攝影作為視覺藝術ˋ 平面藝術的一種, 他有不外於這些藝術的畫面布局方式, 盡量避開 "技術" 觀點探導 構圖原則 ...

星期一, 7月 16, 2007

米的故事

一年兩期稻作的台灣農田, 故事中的陳先生與謝先生, 在田裡過著八十歲以及五十六歲的人生, 年邁老農扛著跟他年紀同樣考究的輕量級古早農藥噴灑幫浦, 壯年的謝先生, 則是扛著大容量電動馬達長度很遠的噴灑幫浦, 但是相同的是, 只能賺取微薄到不行的蠅頭小利, 可是又無法棄田於不顧

這趟藥水灑在金黃的稻穗, 算算不久的幾天後, 在盛夏來臨之前, 就會收割結束第一期稻作

不可思議的短片, 啟發人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三分鐘的小故事, 好讓人啟發的小品短片, 故事中的男主角保羅是個自信心不足的銷售員, 人世間多的數不清這樣不甚得志的凡夫俗子之一; 如果我們這人間必須以貌取人的話, 這門面有些不齊ˋ 說話不清的的保羅實在是平凡的
可以忽略不計 ..

可是, 當謙卑害羞的他, 婉轉起唱, 短短十秒鐘, 足以溶化所有人的心扉

不可思議的故事, 人間真的臥虎藏童, 這樣的才情, 太不可思議了 .....

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php?id=93014321&rt=1

星期六, 7月 07, 2007

敬業


突然的午後西北雨, 實在太大了, 我被困在街頭避雨, 抬頭前望, 卻有人沒有被困住, 依然在大雨中堅持崗位, 賺取最卑微的零星小時工, 傾盆大雨的車水馬龍中, 依然擎舉客戶的廣告看板, 彷彿槍林彈雨中搶升軍旗的戰士, 告訴這半停歇的世界, 我依然營業中, 我一分一秒都讓我的雇主物超所值

掏出隨身相機, 紀錄下這光榮一刻, 原來, 原來敬業是這樣

星期六, 6月 30, 2007

順勢而行


作品的整理, 總是相隔一段時間, 彷彿沉澱一番, 日後重新翻找過去曾經的印象以及感覺, 這隻長的一半像蝸牛一半像水蛭, 花瓣下的小世界裡, 順勢而行

星期六, 5月 26, 2007

氣水的回憶


進入21世紀初葉, 人類的汽水, 長的這副模樣, 洶湧的氣勢, 與半世紀之前的汽水相較, 氣象懸殊; 印象中最古老的玻璃瓶裝彈珠汽水, 需要手搖, 才可以觀察到糖水中的微小氣泡, 如今的版本, 生鮮銷售, 嗆啊抓不住

也許, 人性上的內斂與婉約, 也有著類似的改版, 人間罕見, 只在微距

星期四, 5月 24, 2007

祈福


聽聞人生之運有此一說 "一命 二運 三風水 四積陰德 五讀書 .....", 從事科學之人, 豈能相信,
可是, 反過來說, 科學豈能證明人生的起落, 沒有這些說法的衝擊

寧可信其有的低頭哲學, 相信著, 即使讀書有成知識發達, 在人生的運勢上, 其影響的參數
竟然排在第五, 所以, 點個燈, 祈福留陰德, 是故有理

星期三, 5月 09, 2007

酒肉朋友

還記得, 我還十幾歲, 春風少年時期, 生活中在招朋引伴中轉換, 大哥那時告訴我, "人生, 只需要兩三個朋友"

當時, 當然是不懂, 只是說也奇怪, 二十幾年後的今天, 我依然記得大哥的嚴訓, 也活出了只有兩三朋友的青壯人生

人生總有喘一口氣的時候, 我也停下來回想故友, 那些無法成為故友的, 除了緣分因素之外, 也許, 或都或少都參雜了價值因素 -- 朋友的價值, 正因為它不涉及價值, 進入不惑之年, 如此般體會

至於酒肉朋友, 常常是, 生死路來到相害, 可免也 ..

星期二, 5月 08, 2007

童年的泡泡


周末黃昏的公園裡, 兩雙眼睛緊盯著起飛的泡沫, 卻有另外一雙眼睛, 透過光景窗, 想著淡去的童年

印象中, 童年的泡泡, 全程都是自製的, 濃稀得宜的皂水, 吹泡的工具也直接是以口就水, 或者以手指縫隙稱起泡沫, 但是, 今昔未變的是 -- 打發童年時光, 想快快長大

星期日, 5月 06, 2007

周日的花叢下


若晴還雨的周日, 不出門的最好休閒, 就是守在自家花叢下, 構思好前背景, 靜待時機, 按下快門 ..

星期四, 5月 03, 2007

知音難覓

上蒼賜予藝術家一顆敏銳觀察的心, 尤其給予了攝影師凍結時間的權柄, 用來紀錄戰亂的壓迫, 或者街頭人間小品故事, 抑或是取悅年輕妖嬌美眉; 攝影除了承載作者的情感詮釋, 攝影還有其他藝術形式所沒有 - 以真實傳世, "化霎那為永恆"

只是, 藝術容易曲高和寡, 攝影也許與其他藝術形式同樣的 - 知音難覓

畫面背景: 音樂家 吳柏毅

星期二, 3月 27, 2007

媽媽的抗議


故事的現場, 拍攝的時候雨濃濃的下著, 水滴不時潑賤在相機上, 內心疼嗎?

我一開始很疼, 可是, 才一會兒, 特寫鏡頭中的畫面故事, 好像打了我一巴掌, 人家母親都不心疼, 我這算甚麼

雨下在示威抗議現場, 媽媽彷彿對著兒子, 萬般的耐性解釋著眼前的故事, 不論懂或者不懂, 彷彿熱血基因一定要隨著風雨遺傳下去, 冬雨並未停歇, 相隔幾公尺外, 一個模樣更小的小女孩, 母親就任她在雨水泥地裡玩耍, 玩累了, 就在風雨中吸允母奶 ...


首爾, 母親們這樣抗議

星期日, 3月 25, 2007

人像攝影


街頭上偶遇大帥哥, 短短兩三秒鐘, 我猜想我已經進入帥哥的攝影機, 緊急端起我的相機, 快門起落間, 帥哥也成為我的永恆, 也許我們兩平手了

人像攝影最重要的元素 -- 線條犀利美麗的主角, 美, 可以補足所有其他不足的攝影條件, 讓觀賞者賞心悅目, 如果還可以加分, 我認為那就是故事, 一幅足以攜帶故事的人像作品, 或許可以有類似生命的性質, 也難怪, 李奧納多 "蒙娜麗莎的微笑" 大作, 已經獲得了人類稱許五百年

盛裝乞丐?


第一眼看到你, 我深深的好奇, 如此盛裝的乞丐 ...

我不得不施展本領, 潛伏到你的身邊, 把你拍下來

鬧市裡, 人來人往, 你微笑依然, 搭配著人間稀罕的大紅冒, 伸手而出的綠意, 襯托一股詭異的乞求

陪你枯估站幾分鐘之後, 我依然沒有想透, 心裡貼著乞丐的假設標籤, 我必須小心求證, 偽裝攝影機快門幾翻起落, 我就是沒有記錄到, 有人對你施捨

幾天過後, 靜夜裡整理攝影作品, 一個新線索的靈感閃現 -- 街頭藝人, 我享受了觀點轉換滋潤, 也得新一輪的成見與假設 -- 首爾街頭扮演乞丐的街頭藝人, 是嗎?

星期日, 3月 18, 2007

清溪川 -- 柔情淺水的價值選擇












如果親水是人類生活返歸自然的方式之一, 那麼首爾的清溪川也許就是落實這樣趨勢的傑作之一了

當親水的渴望, 不需要任何的準備 -- 不需要換裝, 不需要搭車轉車, 不需要甚麼代價, 直接從辦公室大樓出來, 或者從地鐵走兩步路就到, 這樣近的親水距離, 好讓人疼惜!

好久以前, 從國家地理頻道觀賞了清溪川整治節目, 內心就產生了朝拜的渴望, 渴望了解首爾市政府何來的魄力, 把一條高架道路拆了, 讓古老的水圳重新面臨陽光, 讓閒適悠哉取代便捷的車流,
讓景觀毒瘤變成人人可近的親水, 在城裡的最中心ˋ商業繁華地帶, 以柔情淺水創造城市新的軸線

鏡頭下仔細的觀察, 首爾的清溪川似乎不只是清水與親水觀念而已, 穿著高跟鞋拿著公事夾在討論起事情, 穿著西裝逛起了藝廊, 街頭藝人在此賺取下班人士過路而拾下的零錢 ... 這時候, 我想到, 這樣柔水氛圍, 也是否滋潤ˋ 促進了韓國工業與商業決策視野與創意高度

台灣呢, 台北呢, 台北剛好有這樣一條一模一樣流經繁華地帶的水圳, 也剛好被一條類似兩三公里長度的高架橋所封頂, 我們甚至同樣有一個魄力不小的鐵公雞市長, 只是, 這種真正讓軸線翻轉的摧毀性建設, 這個帶有濃濃價值觀革命的思維與決策, 是否有成為市政ˋ市民的理想之一呢, 郝龍斌
市長每天臉紅脖子粗氣著作為不足的中階低階公僕, 是否有餘力把關注的高度提高到 -- 價值選擇,
這個遠高過環保與親水的高度的思想與意識形態選擇!

淺淺夜色下, 踱步清溪川, 這夜我內心有濃濃忌妒與感慨


星期日, 3月 11, 2007

車內車外



火車, 記憶裡有濃濃的回憶, 當學生起, 清純的年代, 擠不上而吊掛在火車上, 風吹撲在臉上, 車外的風景除了田地, 一畦一畦的起落, 彷彿音符的跳針


多年後, 偶而如此這番回憶, 於是更加珍惜著每一次搭火車的機會, 享受著火車所獨有的氣味ˋ車軌聲響, 以及可以任意發呆的自己, 直到看到
小小女兒遠望車廂外的身影, 觸發攝影的神經, 鏡頭抬起, 進入女孩記憶的某些聲音與畫面, 永遠停格, 也許成為永久的記憶
車廂外, 火車緩緩進站題靠, 我用一份靈敏把火車列車員也入了鏡; 這幅裝扮以及三七站姿, 彷彿符合少年的記憶, 挪用母親給的車票錢, 撞見列車員查票心虛的自己 ...

逆光飛舞


陰霾不定的冬日, 最適合想像陽光, 回憶埋身菜園, 等待蝴蝶出現 的時光, 等著蝴蝶出現在最合適的觀景窗內, 而且出現在太陽剛剛好浮現的霎那內, 那樣的美 .. 雖然, 通常真正等到的, 是滾滾汗水的滴落, 定姿過久的血液阻塞讓人站不起來, 可是運氣來時, 當所有的偶然與機運齊聚兌現, 主角飛舞而來, 逆光下快門以4千分之一秒的時間打開又落下, 霎那化為永恆, 一切那麼值得, 那麼有趣

星期三, 2月 28, 2007

人間的觀察





人物攝影的霎那, 讓人間觀察, 展現淋漓盡致的真實, 這時, 人間故事的微觀盡在一個一個的神韻上

這樣的寫實, 可以輕易在井發現, 在鄉野體現, 卻不在殿堂

攝影者, 攜上銳利的器械, 借用上帝的眼睛, 一份悲憫, 彷彿穿越了一道界線, 窺視人間悲情與歡喜

星期日, 2月 25, 2007

米的故事 II


稻成為米的路上, 有這麼段故事, 故事中的這些稻, 名字叫做 "台11", 種苗培植場老闆這樣說; 彷彿 "無米樂" 電影中笑容般的老農夫婦, 拖拉著三輪車來到種場買苗, 臉上沒有憂愁, 只有渾厚的憨喜, 也或許城市人們眼中的 "認命"並不足以解讀的神色; 長在腹育托盤
上種苗從農場的輪帶輸送到老農的三輪車, 老農的雙手送上這一程, 那一雙赤腳, 實心的踩踏在完全泥土味的鄉間小路, 彷彿連接著命運的土地, 一切都那樣自然, 護送老農與稻苗回到自己的田地

六十石山


追隨著無數攝影界前輩的步伐, 我在淡季拜訪位於花蓮富里的六十石山, 這裡有難得攝影界的勝景, 尤其在金針花開的時節, 這裡有可以稍微睥睨中國雲南梯田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勝景

濃冬而且是非假日拜訪, 這裡車水馬龍不見了, 八百公尺高寧靜的海岸山脈上, 綠意中參雜著蕭颯拙美, 原本休耕農村的原樣展現, 此情此景不由德讓我放下相機, 放下捕捉涉獵的企圖, 輕鬆的六十石山的夜, 夜間的蟲鳴鳥語, 以及民宿主人黃家的家常奉待

也因為沒有遊客, 我們這一家子獲得了老闆一家人的殷切厚待, 黃德森賢伉儷以及在此成家立業的女兒女婿, 聆聽這深山創業打拼的歷史, 伴著金針花入菜入茶的愜意, 讓人怡然自得


星期六, 2月 24, 2007

論新加坡



2007/02//24 中國時報報導 "新加坡十至二十年後將躋身第一世界國家上層", 李光耀資政談論到, 新加坡國家經過30年的發展, 從第三世界擠身到第一世界的下層, 往後十幾二十年, 要進一步變成第一世界的上層

在我看來, 以一個城市國家來看, 如果李光耀所定義的第一世界上層, 就是一個總體經濟收入量化數據, 我估計, 李光耀的理想實現的機會是很大的, 如果整個國力可以投注在經濟方法的追求, 在全球化市場經濟鏈中卡住較高價值點的位置, 並且強力剔除低價值的經濟活動, 那麼, 其結果或許將是一個很會賺錢的國家, 為這國家打工的國民財富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可是, 這樣成果的代價, 也將其大無比, 因為, 國策這般的強力單元推展, 如何兼顧從下而上所有360行ˋ所有族群的意願呢? 如果民意犧牲了, 或者民意稀薄了, 也就反映實質上民主政治制度落實的缺乏

經濟量化所絕對主導的城市國家, 其行政副作用也許不只犧牲了政治制度; 缺少寬容的多元價值生活體系, 其結果恐怕也剩下一個沒有文化的皮包骨社會; 一個對於漁村廟會生活內涵沒有激賞ˋ緬懷的新加坡, 舉辦再多的 "交響樂團音樂會", 依然是沒有文化ˋ沒有根的島!

在我看來, 如果真的存在所謂 "第一世界上層" 這樣的國家, 這些國家強盛的因素應該包含有優秀的政治制度, 以及文化意識與活動的活絡; 更深的探討, 如果治國的核心國策內涵只剩下經濟因素, 而沒有政治制度持續良化的追求, 以及文化意識琢磨的渴望, 那麼, 十幾二十年後的新加坡, 將可能會在 "第一世界的上下層" 攀爬滾落循環, 完全跟隨全球經濟景氣的起落

我不知道新聞報導中, 是否有省略李光耀的其他論述, 我在想, 如果李光耀心中國家的遠景除了經濟富裕之外, 也有政治制度與文化的論述, 那麼, 新加坡或許有機會成為最受尊敬的國家之一, 以及國民生活內涵最快樂ˋ國民的國家自豪感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不是高達百分之三十幾國民希望自己不是新加坡人